qm品茶坊官网入口,51龙凤茶楼论坛网深圳,唐人阁trg官网入口,万花楼快活林信息论坛

全部

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来源:《求是》

作者:王毅

2019-05-05 09:44:05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举办的最重要外交盛会。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全程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举行系列外事活动并面向中外媒体介绍峰会成果。4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一堂,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共襄盛举。论坛期间召开了高级别会议,举办了12场分论坛和企业家大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奏响中国开放发展新乐章,发出维护多边主义的时代强音,树立了中国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座里程碑。

2013年,习近平主席总览世界大势,着眼构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倡议旨在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第二届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盘点共建“一带一路”进展的重要契机。

6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首届高峰论坛各项成果顺利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成功实践,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

6年来,“一带一路”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实际行动迈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步伐,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勾画了新愿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使全球化更加健康。

6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共建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上缴东道国税费20多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近30万人,为各国民众带来了更便利生活条件、更良好营商环境、更多样发展机遇。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有的国家建起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现代化铁路,有的国家第一次发展起自己的汽车制造业,有的国家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电力紧缺问题。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有力改善了各国民众的衣食住行,也为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世界银行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使全球减贫“提速”。

6年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虽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本次高峰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各方围绕“推进互联互通,挖掘增长新动力”、“加强政策对接,打造更紧密伙伴关系”、“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议程”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一是共绘蓝图指引未来行动。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同出席圆桌峰会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深入交流,共同总结经验、展望前景、谋划思路,达成一系列新的重要共识,旗帜鲜明地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确立为未来合作的主线,使共建“一带一路”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提出的重要理念,是绘制精谨细腻“工笔画”的必然要求,必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这一重要理念顺应了“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普遍期待,明确了各国携手努力的前进方向,获得与会各方高度认可和一致赞赏。

共商共建共享是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三共”的实质是践行多边主义,强调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让合作契合各方共同利益,满足各方共同需要,让合作“成色”更足、吸引力更大、持续性更强,这是高质量的应有之义。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核心是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国民众。与会各方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意积极对接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一致认为这将使各国互联互通更加有效、经济增长更加强劲、国际合作更加密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二是共聚力量打造务实成果。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领导人圆桌峰会发表了经各方协商一致通过的联合公报,汇集了各方共建“一带一路”的政治共识,成为本届论坛最重要的成果。中方作为主席国还发布了涵盖283项务实合作成果的清单,全景式勾画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未来合作前景。

中方同有关国家签署中缅经济走廊等一系列政府间务实合作协议,同意大利等国共同设立新型合作基金、开展第三方市场投融资项目,各国企业就开展产能与投资合作项目达成众多协议。

各方发布一系列重要合作倡议和报告。中方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集中展示了各方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与成绩,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中方同各方发布《“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合作提供指南。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向论坛提交报告,就未来“一带一路”合作重点领域和高峰论坛发展方向提出政策建议。有关各方还共同发起《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创新之路”合作倡议》,发布绿色投资原则。这些成果诠释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开放绿色廉洁理念。

企业家大会吸引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人士参与,签署总额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

三是共结伙伴深化互联互通。6年来,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互联互通合作网络正在形成。

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期间明确提出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这一重大倡议,呼吁各方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构建紧密伙伴关系。在双边会见过程中,习近平主席同各方深入探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机遇,就加强互联互通形成更广泛共识。

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是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弘扬。这一伙伴关系不是地缘工具,而是合作倡议,致力于群策群力实现共同发展。这一伙伴关系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现有各种合作的整合补充,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这一伙伴关系更不是封闭的小圈子,而是开放合作的大平台,欢迎更多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进来。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倡议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与会各方和国际社会热烈反响,纷纷期待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加强同中国以及各国之间发展政策、规划和倡议的对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四是共创机制提供有力支撑。经过6年的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已形成以高峰论坛为引领,各领域多双边合作为支撑的基本架构,为“一带一路”建设长远发展提供了有效机制保障。

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合作平台。与会各方在第二届高峰论坛上共同丰富合作理念,共同规划合作重点,共同打造合作成果,明确了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蓝图。各方赞赏中方举办两届高峰论坛的努力,期待高峰论坛能够继续举办下去。

第三方市场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新的重要平台,旨在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取得“1+1+1大于3”的效果。高峰论坛期间,我国同奥地利、瑞士、新加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签署多份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丝路基金同欧洲投资基金等宣布设立多种形式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内涵。

“一带一路”多边合作在本届高峰论坛上取得重要进展。我们同合作伙伴一道,秉持开放包容透明的原则,完善和发展了诸多专业领域的多边对话合作平台,发起多个多边合作倡议,覆盖交通运输、开发融资、税收征管、绿色环保、知识产权、廉洁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拓展深化相关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是共襄开放彰显中国担当。共建“一带一路”是促进中国同世界共同开放的大舞台。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期间面向各国领导人及各界人士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强调中国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时,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包括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す屎献?、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强调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呼吁世界各国也应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平等对待中国企业、留学生和学者。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向世界集中释放了中国致力于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信息,展示了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诚意,明确了中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决心,有力增强了世界与中国共同发展的信心。

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我们将遵照习近平主席在本届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提出的理念和目标,根据各方达成的各项共识,与各方加强对接合作,推进论坛成果的落实,积极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要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习近平主席指出,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我们要同各方共同努力,加快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重视共建“一带一路”在经济、社会、财政、金融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和人民评说的合作项目。我们要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更好地实现联动发展。

要坚持开放共赢。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坚持开放合作,旗帜鲜明地反对?;ぶ饕?,大力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流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

要聚焦创新驱动。习近平主席指出,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深化创新交流合作,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项目,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

要促进均衡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惠及民生,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选择、实施和管理,同各方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合作计划和倡议,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

要深化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我们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谱写更多精彩的“丝路故事”。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共商合作、共享繁荣的盛举,必将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带来新机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以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倍孕率?..[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05-04

思想之光照亮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之路

5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与日俱增,有力推动了人类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力推动了世界各国人民...[详细]
《求是》 2019-05-0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们回望那段历史,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可以更好推动新时代...[详细]
《红旗文稿》 2019-04-26

建构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建构的内在关系,对如何在学术层面继续推进建构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4-25

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

百年变局,首看周边;大国之路,始于周边。我们将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砥砺奋...[详细]
《求是》 2019-04-22

中非关系与“一带一路”建设

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中非关系,平等尊重、互利共赢的中非合作,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所有这些都必将为构...[详细]
《求是》 2019-04-17

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持久动力”

40年来我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很好地解决了改革定力、改革合力、改革活力、改革功力的来源问题,从而为改革提供...[详细]
《红旗文稿》 2019-04-14

历史大势交汇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随着处于历史大势交汇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详细]
《红旗文稿》 2019-04-11

真学真信才能坚定理想信念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导致一些人不能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发展趋势,进而不能培植自己的精...[详细]
学习时报 2019-04-09

增强“四力” 更好完成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

我们要充分认识增强“四力”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不断强起来,更好地担负起新...[详细]
《求是》 2019-04-02

新形势下经济工作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认清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前景。[详细]
《红旗文稿》 2019-04-01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国家传播方式

20世纪中后期以来,计算机及互联网带来信息革命的同时,开启了知识共享新时代。社会出现信息大爆炸,这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知能力,而...[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04-01

构建反映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经济发展理论

“初生之物,其形必丑”。构建崭新的反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需要从简至繁、由浅入深,需要理性和建设性的讨论与批评。[详细]
《红旗文稿》 2019-03-2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